欢迎光临财经中华!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流量经营也需长期主义

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电商业务也迅猛崛起。各家公司基于自身的基因、禀赋和能力圈,选择了差异化、特色化的打法,但共同点都是对流量的追求。

电商业务天然看重流量,是否能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人并不是主要考量标准,但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把产品卖给对的人还是很重要的——过于以销量为王,可能会遭到反噬。

深谙互联网营销的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表达了他对流量的思考:互联网将“规模经济”的杠杆效应无限放大,所有企业追求更多、更新的流量无可厚非,也是相对正确的做法,但是也要警惕“规模不经济”的陷阱,即对流量的渴求压倒一切,从而忽略真实的用户增长,规模越大,效率反而越低,最终无法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在雷军看来,流量运行有其规律,流量平台不断涌现的前提下,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某个或某几个平台的流量红利,流量成本低、流量质量高。不过,任何一个平台的流量红利都会逐渐消失,获客成本升高。一旦对流量的渴求压倒了一切,企业就会急切地从各大平台寻找流量,这种依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高,在无法完全舍弃的情形下,企业就有可能陷入急功近利的迷失局面。

当前看来,公募基金的电商业务似乎正在进入这种“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升高”的阶段。今年以来,基金直播降温、头部机构向多平台发力的举措,都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一问题。近两年,权益市场的震荡让许多基金持有人的持有体验并不好,公募基金更应该警惕对流量急功近利式的追求。

在一场基金直播中,基金经理谢治宇分享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就是,“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所买的产品,了解管理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的风格和特点”。基金在互联网平台的销售行为以及之后的客户服务,其实都是在构建“客户—产品”之间的关系,促成客户更好地理解所购买的产品和管理人。当投资者充分理解产品和投资风格时,销售行为和客户预期之间才能形成正向的关系;反之,销售的基础是不牢固的,甚至是潜藏危机的。

事实上,不仅投资应该践行长期主义,流量经营也需要长期主义。正如德邦基金总经理张騄所言,互联网营销最需要的是长期主义的思考和真诚的态度。获取流量固然重要,但一时的流量是把双刃剑,长期的流量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坚持以客户为本,做好客户的长期陪伴。一个健康的流量漏斗,顶部要有足够广的入口,向下要有足够深的出口。首先,漏斗入口要广,就是要有足够广的流量,有足够多的客户知道、认识、了解产品的特色,这是通过运营达成的第一个目标。其次,是考虑如何从流量转化为销量,依托业绩优秀的产品,通过与客户的全方位互动,让客户初次购买后有很好的持有体验,逐步转化为复购客户。

互联网销售,尤其是基金产品销售,不能简单靠平台的自然流量分发,而是需要靠产品和运营同频共振。在长期的客户陪伴中,基金公司充分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充分共情客户的持有感受,解决客户的困惑,缓解客户的压力,帮助客户真正找到适合他的产品,只有这样得来的流量才能够长期稳定地沉淀下来。

“诚心、细心、耐心,是最有效的基金电商运营心法,这将帮助我们逐步铸建起实现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张騄如是表示。

(原标题:流量经营也需长期主义)

(责任编辑:137)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财经中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财经中华 zhonghua.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