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财经中华!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茅炜与史博“换岗”,南方基金能否突破“行业老四”之位?

来源:YOUNG财经漾财经

对于南方基金而言,“老十家”的地位或许暂时难以被撼动,但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也考验其业绩的稳定性。此次高管变动,能否切实提振公司的权益业务,并在排名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茅炜与史博“换岗”,南方基金能否突破“行业老四”之位?

作者 吴楠 

9月20日,南方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宣布了一系列重要人事任命:聘任杨小松担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聘任俞文宏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陈莉、李海鹏、孙鲁闽、侯利鹏、茅炜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与此同时,南方基金还宣布了三位副总经理的离任决定:常克川、朱运东及史博因任期届满而离任。

高管换届本是行业常态,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市场不断扩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高管变动愈发频繁,但此次茅炜和史博两位名将“一上一下”,实在引人遐想。

南方基金作为业内的“老十家”之一,近年来虽然努力维持着行业地位与声誉,但其旗下基金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相对薄弱。来自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南方基金的主动权益基金资产规模为1057.1亿元,位居行业第十。由于权益业务方面的不足,南方基金的非货币基金排名持续下滑,从2013年的第四位降至三年前的第六位,再到今年的第八位。

此次茅炜晋升管理岗位、史博重回投研一线,是否能给南方基金带来不一样的局面?

行业老四          

成立于1998年的南方基金,是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在过去的26年间,南方基金不仅见证了中国基金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在基金行业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中国基金业界的先驱,南方基金不仅开创了多个基金品类的先河,如国内首只封闭式基金、首批开放式基金、首只债券型基金、首只保本基金、国内首只LOF等;还为行业输送了多名管理及投资人才,如现任的创金合信总经理苏彦祝、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鹏华基金总经理邓召明,还有原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原万家基金总经理马志刚、原宝盈基金总经理陆金海等,公司也因此获得基金业“黄埔军校”之誉。

梳理南方基金的发展轨迹,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高良玉时代”和“杨小松时代”。

1998年底,高良玉正式接掌南方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标志着南方基金新时代的开启。在他的领导下,南方基金迅速崛起,从最初的20亿元资产规模起步,历经近十年的发展,至2007年初成功跨越千亿元大关,并于当年突破至2000亿元,成为继博时基金之后,国内管理资产规模率先突破2000亿的基金公司。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至2005年间,得益于市场的强劲上涨和出色的产品业绩,南方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三年稳居行业第一。然而,进入2006年后,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南方基金在产品结构上的布局失衡问题逐渐显现——过度侧重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缺少股票指数基金产品,这导致其在规模扩张上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行业排名也随之下滑。   

截至2012年底,高良玉卸任之际,南方基金资产规模为1528亿元,基金份额1664亿份,行业排名第四位。

2012年11月,杨小松应南方基金原董事长吴万善和总经理高良玉之邀,加入南方基金,任督察长一职,并于次年8月正式接任南方基金总经理。在此之前,杨小松在中国证监会工作了16年,先后在国际部、上市部、发行部担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等职务。

加入南方基金后,杨小松提出了“三驾马车”的战略方针,在深化固收业务的同时,在权益领域持续发力,并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与新浪、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合作,拓展客户渠道。

自杨小松任职以来,南方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2年的1528亿元增长到2024年6月末的1.24万亿元,实现了约7倍的增长。

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变动 图源Wind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变动 图源Wind

尽管整体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但从排名上来看,南方基金依旧是“行业老四”,而在非货币市场领域,其排名却逐渐下滑。根据Wind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4年6月期间,南方基金的非货币市场规模排名由第4位下降至第8位,被广发基金、博时基金等同行大幅赶超。

严格来说,南方基金规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据Wind数据显示,中国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从2012年的2.87万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0.71万亿元,增幅达到了9.7倍。

基金公司的经营业绩通常与基金管理规模紧密相连,因此,随着管理资产规模的不断攀升,南方基金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回顾历史,2012年正值公司两代高管交替之际,彼时南方基金的营业收入为18.15亿元,净利润达到4.55亿元。此后数年,南方基金紧跟行业步伐,营收与净利润连续多年稳步增长,直至2021年达到历史性的高峰,营业收入攀升至76亿元,净利润也相应跃升至21.6亿元。

南方基金营业总收入及增长率  图源wind    南方基金营业总收入及增长率  图源wind    

然而,在2022年,由于资本市场动荡,南方基金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当年其营收同比下降14.95%至64.6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12%至17.71亿元。进入2023年后,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与稳定,南方基金的业绩重新恢复增长态势。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报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6亿元,同比增长5.23%。

南方基金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增长率 图源wind南方基金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增长率 图源wind

副总之变  

在基金圈内,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高管变更异常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10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发生高管变动,涉及高管254人次。

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基金公司高层人员流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一是公司股权变更可能导致高管团队变动;二是,激烈竞争和市场变化促使公司不断调整管理层以适应需求;三是基金公司的高管或因基金表现不佳而变动,以改善业绩;四是高管可能因个人机会、薪酬或其他原因而选择加入或离开公司。

就南方基金此次高管换届来看,其变动主要发生在副总层面:常克川、朱运东、史博因任期届满离任;新一届副总的领导班子中,俞文宏(任期自2006年起)、李海鹏(任期自2015年起)继续留任,陈莉、孙鲁闽、侯利鹏、茅炜四位则是首次担任这一职务。

陈莉是今年9月初才加入南方基金,任公司党委书记一职,在此之前,她在华泰证券任职了十余年,并担任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超过五年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证券作为南方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持有41.16%的股份,并且对南方基金的核心管理层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南方基金现任董事长周易,同时也是华泰证券的首席执行官、执行委员会主任,前任董事长吴万善和张海波同样具有华泰证券的工作背景。

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南方基金表示,公司已建立完善的“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公司同时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陈莉在担任党委书记之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副总经理,或有“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原则”的要求,大概也有大股东强化自身在公司治理中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战略布局。

南方基金公司治理结构

另外三位新上任的副总均由内部提拔而来,分管业务不一,但履历都十分丰富。

侯利鹏是在2017年12月加入南方基金,历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零售服务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在升任副总之前,他担任的是首席市场官一职,主要负责市场运营工作。

孙鲁闽是“固收+”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拥有十余年的固收产品投资经验。他于2003年4月加入南方基金,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曾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投资部副总监、年金及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联席首席投资官等职务,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联席首席投资官。   

根据Wind数据,孙鲁闽历任管理过21只基金,截至目前,他仍在管理7只基金,其中多数为偏债混合型产品,近年来这些基金的投资收益表现良好,任职回报率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其任职总回报达到了100.29%。

茅炜与孙鲁闽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是投研出身,不同的是,前者更侧重于权益类产品的投资。2009年8月,茅炜正式加入南方基金,从研究员一路做到基金经理,目前担任首席投资官(权益)一职,负责参与制定和执行公司境内权益投资策略、资产配置策略,领导权益投资决策过程等。

值得说明的是,近年来基金行业曾一度出现“批发副总”的现象。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基金公司不断扩大“副总”职位的数量,这其中既包括从投研团队中提拔的人才,也包括那些原先负责市场或财务管理的人员。

例如,2020年易方达基金就提拔了张坤、张清华、冯波、陈皓、胡剑5位明星基金经理为副总经理;2021年,基金经理冯明远也被擢升为信达澳亚基金副总;2022年,谢治宇升任为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而在今年,国寿安保基金的首席信息官王文英与光大保德信基金的首席市场总监龚俊涛也分别获得了副总的任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旨在通过“加官进爵”的方式来挽留人才,或者说是对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给予肯定。

那么,南方基金又是何种目的?

业绩滑坡  

不管如何,站在当下视角来看,茅炜大抵是不属于“绩优则仕”的范畴。

Wind数据显示,茅炜的投资经理年限为8.56年,历任管理基金数27只,但任职总回报仅为6.06%。

回顾茅炜的职业生涯,有过不少高光时刻。例如,在2019年,他因精准布局科技股而声名鹊起,其管理的“南方科技创新基金”在同批科创主题基金中一度稳居第一;在此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成功打造了3只翻倍基金;2020年,其管理的“南方成长先锋基金”单日募集300多亿,创下年内的募集规模纪录;2020Q3,茅炜管理的资产规模最高达到了734亿元,成为当时业内管理规模最大的权益基金经理之一。

然而,自2021年开始,随着科技股走熊,茅炜所管理的基金普遍遭遇大幅回撤。加之随后两年间,他相继卸任了6只基金的管理职责(A、C份额合并计算),其在管基金规模急剧缩水,至2023年已缩减至约110亿元。

茅炜历任基金管理规模 图源Wind    茅炜历任基金管理规模 图源Wind    

2024年8月23日,茅炜“清仓式”卸任旗下5只基金产品,包括南方成长先锋、南方景气驱动、南方高质量优选、南方信息创新、南方君信。

上述五只基金中,有三只自成立以来亏损幅度巨大,而管理时间最长的南方君信和南方信息创新,尽管在任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累积回报,但近三年来同样面临亏损困境,卸任前规模已大幅缩减,特别是南方君信A/C合计规模已不足3亿元。

目前,茅炜已无在管基金。据南方基金透露,未来,他将专注于整体的投资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

茅炜历任基金明细 图源Wind茅炜历任基金明细 图源Wind

如果说,南方基金提升茅炜为副总经理是为了“留住人才”,那么史博的卸任则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据多方媒体报道,史博的此次转任主要为了“专注于投资组合管理”,但外界有不少声音猜测,这可能与他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史博自1998年踏入公募基金行业以来,从业时间超过20年,是市场上少数经历过两次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之一。2009年10月,史博正式加入南方基金,历任研究部总监、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副总经理等职位,是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   

作为业内老将,史博以价值成长风格著称,在早期的投资生涯中曾取得过显著成绩。例如,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他重仓持有的大华股份为其带来了超过十倍的最高回报率;在2015年的股市大跌中,他管理的南方新优享和南方绩优成长A分别取得71.36%和59.49%的战绩,并因此荣获“周期天王”的美誉。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特别是在过去三年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史博也未能幸免于周期性的“洗礼”。

自2021年起,他新增管理的基金均未能实现正收益。其中南方新能源产业趋势混合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下跌了44.23%,在今年6月,史博卸任了该基金的管理职责,由熊琳单独接管,根据Wind的数据,史博在任期间该基金的回报率为-43.34%;同期成立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A和南方港股创新视野一年持有A则分别录得34.38%和7.64%的亏损。

目前,史博仍然管理着四只基金(仅统计A类产品)。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还包括他的代表作——南方绩优成长基金,该基金在他超过13年的管理期间内回报达到了134.97%,但近3年来回撤超过27%,基金规模也从2020年的峰值78.98亿元减少到现在的43.25亿元。南方瑞合三年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为63.53%,但在最近三年的时间里也有10.26%的回撤。   

史博历任基金明细 图源Wind史博历任基金明细 图源Wind

茅炜和史博的业绩表现,也是近年来南方基金整体业绩的一个缩影。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南方基金旗下共有376只基金(仅统计A类产品),其中有162只自成立以来取得负收益,亏损超过4成,其中亏损幅度达到30%以上的基金就有52只。

从投研能力的角度看,南方基金在过去一年、两年、三年乃至五年间的业绩表现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于南方基金而言,“老十家”的地位或许暂时难以被撼动,但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也考验其业绩的稳定性。此次高管变动,能否切实提振公司的权益业务,并在排名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财经中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财经中华 zhonghua.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