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财经中华!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本

两周前,我悲观到了极点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刚才我翻公众号后台的草稿箱,看到9月9号写的稿子,一直没发。

那天市场大跌,不少朋友留言心理按摩,但说实话我当时丧到了极点,以至于题目就叫《真的没力气按摩了》。

当时我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去年8月让编辑做好牛市思维的主编,今年8月底开始割肉创业板,并且对2600点保持谨慎。

其次,2021年被我拉进A股的哥们,补仓补了3年多,直到上个月,彻底破防,全部清仓,连标普500都卖了,说是不到2500不考虑回来。

基本面指引了一个悲观的预期,悲观的预期导致了更悲观的股价,螺旋下跌,让投资者彻底不敢打开支付宝了。

而且,目前相比上半年更痛苦的一点在于,出海+红利,难得的两条赚钱的亮点,都跌下去了。

那几天,支撑A股的两条主线确实都塌房了,但两周之后回过头来看,很多产业链上的龙头股,确实就是在那一半天,见了阶段低点。

再看那时的文字,除了悲观之外,有的观点还能看,但打脸的更多。

今天我自己挖一下坟,也和大家聊聊。

出海确实很难,但出海有了新变化

先说出海,出海链的龙头股,9月9日至今,

中远海控,上涨11.73%;

海尔智家,上涨9.38%;

传音控股,上涨9.2%;

福耀玻璃,上涨7.56%;

美的集团,上涨7.08%;

徐工机械,上涨6.29%

...

基本相较于9日的阶段低点录得了不小的涨幅。

今年本来出海是很重要的线索,但自4月、5月见顶之后,后面的回调也相当惨痛,基本是上半年涨的,都还回去了。

很多经济学家,也表达了我们的出海,会更艰难的观点。

看9月9日,当时我是这么写的——

不管是付鹏,还是洪灏,之前都提到过中国企业出海与当年日本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当年与美国争夺技术、经济主导权,二者闹得很凶,但终究他们是盟友,搞得不会太露骨。

但我们现在与美国的关系,非常之微妙,比当时的日本要微妙得多,这势必意味着中国公司的出海之路,也要更加艰难,受到地缘政治冲击的变数会更多。

但那天,我还不知道,以色列要拿BB机、传呼机搞恐怖主义,以此推动了中东阿拉伯世界,潜在的,巨大的,设备更新需求。

如果需求为真,那对咱们的国产替代、出海、对外贸易以及,与沙特等白头巾紧密走在一起的国家战略,未尝不是利好。

地球是圆的,转机可能要来了。

红利重要的是思维,而不是那些上游股票

当时和出海板块前后脚暂停的,是红利。

坦率说,虽然险资是以计入FVOCI的方式买红利的,但不代表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完全无视股价的波动,能重仓银行股,踏踏实实吃息吃好几年的牛散,毕竟是少数。

说到底,股息率思维可以帮我们找出“自由现金流比较充裕的”那批股票,而不意味着我们要锚定在资源、银行这类周期股中。

这话放在今天看,多少有点打脸,因为今天红利的表现还不错。

但曾经和华宝证券的投顾朋友,聊到过标普红利贵族指数(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Index),这只指数最大的亮点是,追踪那些标普500中至少连续25年每年提高股息的公司,不只是价值股,还有必要的成长性。

这个指数的长期回报很好,波动也比较稳,只是在科技股大行情中跑不过标普500而已。

当时我写——

能够连续多年的持续稳定的提高派息金额,一方面说明美国的股东回报文化、股东回报制度相当好;另一方面当然也说明,这批公司的基本面素质非常之高,能连续不断的赚钱、派息。

最关键的,这些参与分红的公司并不完全是巅峰已过、成长性已经走完的价值股,更多的是稳定、能细水长流慢慢成长的公司。

如果一点成长性没有,那股息也不都是可持续的。

虽然这两天红利确实反弹了一些,但道理还是这么个道理,有成长的红利才是最好的红利。

黄金和比特币,牛

9月9号,美联储还没有降息,大家对降息预期打得很满,对黄金的期待比较多。

可当时我还是对黄金能否如愿以偿的上涨持怀疑态度,为此我感到深深的恐惧,主要是恐高。

现在,联储降息落地,黄金牛继续,创出了历史新高,我还能说什么?

好的,黄金牛逼!

目前金价站上2600,达到了2652;上证指数(价格)是在2749点晃悠。

最近我们在群里搞活动猜点位,由于数字刷屏太多,不说主语单拿个26XX的数出来,还真不知道你说的是沪指,还是金价。

以至于唯一的悬念还剩,金价和上证指数,究竟哪个先站上3000...

而比特币,波动更不好把握,我这里就拿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比特币现货ETF(03042)举个例子——

6月到7月比特币与纳指100标准的负相关,而8月开始二者的相关性似乎又提高了很多。

9月5日周五,纳指暴跌,比特币也跌了3.5%,显然没有起到想要的对冲作用;但在这几天降息落地,以色列对黎巴嫩开火之后,比特币又开始掉头向上。

实话实话,比特币对我依然属于太难的范畴。

改革,自古以来就没有容易的

前两周,我在微信读书上听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熊召政的《张居正》,腾讯影视好像也在改编这部书,从文学性的角度看,这书非常一般,但重要时点的事实,基本能和《万历十五年》对应上。

如果编剧能砍掉里面的感情戏,全力刻画张居正的改革,这大概率是一部好剧。

9月9号我虽然很丧,但还是以读《张居正》的感受,做了一个比较积极的结尾,现在看倒是没什么好改的——

“站在历史的角度,总难免会遇到垃圾时间;回到古代,晋朝、元朝中后期也总有不愁吃喝的隐士,归隐山林、寄情山水。

站在今天看来,他们都属于用躺平应对垃圾时间的例子,但对需要一天一天讨生活的企业和老百姓来说,我们大多数人,确实,不配有垃圾时间。

历史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复杂的,基本上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评价,张居正在隆万大改革中整饬吏治,扩大财政收入,给疲敝的大明朝续命的贡献是卓越的。

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注定是要遭受来自各方力量的掣肘。

比如,书中说,明朝太仓银告罄,官员发不出饷银了,张居正只好用胡椒苏木折俸,那官员肯定不愿意,变着法子去抗议;

再比如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她的父亲武清侯李伟负责军队的过冬棉衣,结果贪腐用了劣质棉,影响异常恶劣,但张居正的改革最关键的一点是,离不开李太后的支持,她爹能动吗?

动,之后的改革就没法做了;不动,其他人势必指责你不公,后面的改革肯定也不好推进,这就是左右为难。

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变法改革,一只手数得过来。

秦国商鞅是一次,不管造成了什么样的衍生后果,直接一点,确实让秦国富国强兵了;

宋代王安石是一次,失败了。

明代张居正是半次,在他死后改革废弃,他的改革相当于大明的下跌中继。

清代雍正是一次,如果没有雍正,按照康熙晚年国家财政的状况,也没什么“康乾盛世”了。

清代末期洋务运动开始,有很多次,当然该失败的都失败了。

然后就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载入史册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

这些年“改革”这个词被提的很多,让我们觉得似乎“稀松平常”。

但事实上,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需要改革的时候,往往都意味着旧有的发展模式走不通,这个转型的过程一定相当痛苦。

成功的改革无不需要改革者付出巨大的心力,动用莫大的智慧和铁腕去推动,需要坚持,也需要妥协,没有完美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像投资一样,一步三回头,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转自:韭圈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财经中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财经中华 zhonghua.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